【奋斗向未来】柴晶:“90后”教师的年轻力量

——师德先进个人、美术学院柴晶老师先进事迹

 

作者: 时间:2022-10-05 点击数:

编者按: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是学校“决胜‘创大’、圆梦‘创大’”的关键年,是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推进年。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校园网“奋斗向未来”专栏刊发学校师生砥砺前行、奋斗不止的事迹,以激励全校师生坚定信心、埋头苦干、接续奋斗,为创建全国知名、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作出更多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今天刊发“师德先进个人”、美术学院柴晶老师的事迹。


在美术学院,柴晶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年轻”——长了一张欺骗性极强的娃娃脸,用学生的话说:“一开始见到柴老师,我们都以为是大我们两届的学长,怎么也看不出来已经三十出头了”。可是就在这张年轻的娃娃脸背后,这个90年出生的年轻老师,却蕴藏着大大的“力量”。

是经师更是人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柴晶认为,教师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柴晶说:“教育的本质是向学生们传递爱,但教育也绝不是仅仅向学生传递爱这么简单,对学生有‘爱心’,还要能‘操心’,更要有‘耐心’,当面对学生的时候,我总会时刻记得这‘三心’。”

“爱心”是作为一名合格老师的前提。七年前,刚研究生毕业的柴晶到校上班后就担任了班主任一职。在一个寒冷的深夜,柴晶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设计1513班班长焦急的声音:“老师,王艳红从床上摔下来了,磕到了头,流了很多血。”睡得迷迷糊糊的柴晶一下子清醒过来,“你别急,先打120,我去医院办理手续,等你们来,我们随时保持联系。”放下电话的柴晶立刻开车赶到医院,联系急诊室医生、办理就诊卡,后来经过检查学生幸无大碍。“那个时候的柴老师根本没比我们大几岁,但是听到这个大哥哥沉稳的安排,看到他忙前忙后的身影,我们的心里都很安定。”学生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教书育人也需要“操心”。2015年担任新生班主任后,柴晶2020年再次担任班主任,“职务小事情多”。从学生进校起,柴晶坚持每次班会必到、帮学生做好学习生涯规划、指导学生树立目标;落实“五帮五促”,关注重点学生群体,帮助班级经济困难学生重拾自信;面对学生就业困难,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提供就业信息与就业岗位,2021届产品设计系就业率高达百分之百……在他担任班主任期间,一直用情、用心陪伴在学生身边,陪他们成长,与他们共同进步。

“有问题,找柴哥”是许多美术学院学生的口头禅。面对“花样”学生的“花式”问题,从学业解惑到生活答疑,柴晶始终保持十足的耐心。“柴哥很神奇,有一次我半夜两点给他发消息请教问题,他竟然能秒回。” “每一次的指导柴老师都很细致很耐心,连一个标点的使用、一个图例的摆放问题都会帮我指出来。”……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项目1项、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奖三等奖、A类竞赛国家级奖励8项、省级奖励35项、授权专利7项,同学们获得的奖项和中肯的评价是柴晶“耐心”的写照。

教学科研齐头并进

教学与科研能否两全?柴晶用实际行动回答:“能”。

入职7年来,柴晶承担本科课程2890学时,覆盖近1500名学生。疫情期间,承担《交互设计》课程在线教学任务的柴晶,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利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制定在线教学方案,深受各级教学督导的好评;柴晶承担了全院在线教学网络操作技术服务工作,几乎每天加班到凌晨,将各类在线学习平台信息及时通过电话、视频等为其他在线授课老师提供帮助,确保全院线上教学顺利开展。

柴晶在教学中是个有心人和推敲者,他的许多课题和科研成果都来源于他的教学过程,参与的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用户体验度量在湖湘文创产品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其中的一部分灵感便来自于他的教学实践——文创产品设计的教学,同时他还会将一部分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当中,教研相长。

精研细琢,柴晶探索出将教学成果转化为教研成果的蜕变之路。他用最新的科研成果丰富教学案例,从教学过程中汲取科研灵感,他说:“在两种身份里维持平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我乐在其中。”

做服务地方的践行者

“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是柴晶近年的关注的重点。柴晶认为,多一个人看到非遗,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就多一分希望。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助力非遗传承,服务襄阳经济社会发展。

2018年,柴晶组建了非遗传承与实践工作坊,获得了“2018湖北高校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成果展示活动”一等奖。2021年,柴晶再次带着工作坊参加由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参赛的过程还是很艰难的,尤其是进行现场展演的时候。”柴晶回忆到,因资金有限,当看到现场同台竞争的高校都斥资将自己的工作坊装点得分外精致,而自己的点位稍显“寒酸”时,柴晶徒步到数公里外的小商铺一条街去买材料,就近重新设计打印海报,重新设计展台。靠着3年的积累和沉淀,柴晶带着工作坊拿下全国总决赛优秀实践工作坊一等奖,让全国高校都看到了襄阳非遗。

“独行速,众行远,同行方可致长远。”2021年,柴晶参与组建襄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组建的过程太艰辛了。”回想起组建团队时的点滴,柴晶仍旧觉得艰难无比。成立一个研究中心绝非易事,柴晶需要不断地收集、整理非遗研究资料,需要向多个相关部门递交各类文件,需要不断地同相关职能部门、非遗项目负责人协调、沟通。“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是满课,我只能用课余时间去做这些前期工作。” 柴晶说。为了不耽误组建进度,柴晶几乎每天都是6点起床,利用上午上班前的时间完成各类报告的撰写;为了更高效地完成材料整理工作,他节约就餐时间,经常在办公室边吃泡面边看材料。终于,襄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在2022年成立了,担任副主任的柴晶特别激动,“这代表着我们向非遗研究又迈进了一大步!”

申报项目课题、参与组建研究中心、组建艺术实践工作坊、将非遗引入课堂教学……在柴晶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认识非遗、了解非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非遗研究与传承中。柴晶说:“非遗传承,我们责无旁贷!”

教书育人是事业,更是一种信仰。从“柴老师”到“柴哥”,从“教学、科研单打独斗”到“教学、科研齐头并进”,从立足本职的“小我”到服务地方的“大我”,这个年轻的90后一直跋涉在前进的路上。


供稿:教师工作部

责编:卜润慧 余芳

beat•365(手机版)官方网站 - 中文登录入口  热线电话:0710-3590506  Email:xcb@hbua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