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专访香港《大公报》总编辑贾西平
《大公报》总编辑贾西平日前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 雷滢 摄
中国网3月18日讯(实习记者 吴闻达)香港资深媒体人、《大公报》总编辑贾西平日前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他认为今年的全国两会有“三最”:最大的共识――中国梦;最热的话题――民生;最明显的特色――务实。
实现中国梦是最大共识
“今年两会的话题很多,但集中的一个话题就是振兴中华,也就是实现中国梦,这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在两会上形成的一个最大共识。” 贾西平说。
谈到最大的共识,贾西平表示,两会展示了新一届领导人的清醒、自信以及新的思想、新的战略眼光和新的硬朗作风。
关于两会上最热的话题,贾西平列举了住房、环境、食品安全等问题,这些话题都涉及到民生。
居高不下的房价,是香港和内地都存在的一个问题。贾西平说,香港的房价一直在涨,特区政府出台了多个政策来压房价。“香港政府在处理房价的时候,一是扩大土地供应,增加新盘房源;另一个就是额外税,用市场调节的办法。”他说。
“无论你是不是香港人,买了房子要去炒房,那么你就要交一笔额外的税,这种税费越交越高,这对限制炒卖,包括房屋和商铺,还是很有作用的。”贾西平说。
关于内地房地产的走势,贾西平认为看涨的人多。“因为未来这几年里,刚性需求太大了,一线城市尤其如此。很多年轻人想买房,同时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很多人有钱了就要住到城里。”
关于最明显的特色,他认为是务实。“务实表现在很多方面:第一个就是会风。没有鲜花了,陈设比较简单了,饭食比较节俭了,不封路了。”
“还有就是与会者发言时,很多人不念稿子,而是讲实话、报实情、说真话,不讲空话、套话。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
贾西平认为两会最大的成果,一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二是选出了新一届政府的领导班子,平稳交接。“这两条都很重要。而要落实和解决两会提出的问题,则需要时间。”
网络社交平台也是记者们获取信息的渠道
《大公报》一共有31名记者参加今年两会报道,贾西平在北京亲自坐镇指挥。“《大公报》有关两会的社评在香港撰写,注重香港的角度。有关的新闻稿和评论则在北京完成。”贾西平说。
贾西平介绍,《大公报》的版面多,对热点议题,可以采访内地、香港的人士,还可以采访外国的专家,视野比较宽,谈论的角度更多。贾西平说,许多来自中英文媒体、平面媒体和电视电子媒体的香港同行参加了两会报道,他们的采访非常出色。
贾西平也十分注意内地媒体的两会报道。他认为内地媒体在报道两会话题的时候就更加深刻,也活泼多了。
“比较严肃的一些大报的评论,写得也很好,观点多元,包容一些比较尖锐的观点。对内地问题的研究,比较而言,内地媒体更透彻一些,关注的问题更实在;香港记者还是隔了一层,缺少亲身感受。”他说。
他表示,《大公报》服务的对象是香港读者,一方面要准确报道两会的进程、议题和重大事项,二是要报道香港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言论和活动,还有涉及到香港的一些热点问题,两方面的总体要求是客观、全面、准确。
贾西平说,为了做好两会的报道,《大公报》的记者在会前做了许多准备,对热点话题进行了个人、部门和总体等多层次的策划,反复修改方案,会上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然后形成每天的选题和焦点。
“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也是记者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贾西平说,“我看到他们会使用这些平台去了解网民现在关注什么问题。他们会根据热门话题来选择采访对象。网络舆论和热点对他们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