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钢都”书记:五依托加速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发布日期:2013-04-25浏览次数:0

全国人大代表、鞍山市市委书记王世伟。记者 王瑛 摄

  中国网3月13日讯(记者 王瑛)如何摆脱产能过剩的困境,加速经济增长,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步入良性轨道?面对世界性难题,3月12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鞍山市市委书记王世伟在辽宁代表团驻地接受了中国网记者的专访。

  王世伟指出,鞍山市主要是以钢铁生产为主的资源型城市,未来的工作方向是继续推进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王世伟强调,目前国内钢铁行业整体产能过剩,鞍山作为钢铁之都亟需产业转型,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把产业转型作为城市转型的主线。

  “钢都”的转型路径

  上一个五年计划中,“钢都”鞍山在城市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城市中的排名由44位上升到30位,鞍钢集团也成功跻身世界五百强。但在“十二五”时期,鞍山市正面临着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带来的严峻考验。

  王世伟表示:“目前鞍钢(不包括攀钢)的钢铁年产量逾2000万吨,钢铁的销售收入近1500亿元,占整个鞍山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快鞍山这个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

  对于鞍山市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方案,王世伟指出,主要由“五个依托”来确保产业转型的实现。

  一是依托鞍钢,大力发展钢铁深加工行业,包括冶金制造业,钢管、钢铁建材等方面的制造行业,未来要在十二五时期达到销售收入1200亿元。

  二是依托鞍山国家级高新区,培育发展激光科技产业。例如激光制造、激光检测、激光通讯、激光医疗等高科技产业,到十二五末期要引进激光企业300家,实现产能超千亿。

  三是依托鞍山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高端阀门产业,主要包括包括热力阀门、输油、输水以及精密阀门等,到十二五末期要引进高端阀门企业300家以上,实现产能500个亿。目前已经成功引进了丹麦丹佛斯、日本工装等世界知名的阀门制造企业。

  四是依托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区鞍山汤岗子新区,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医药制造、养生度假、文化娱乐等行业,预计到十二五期间能够引进200家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

  “五是依托海城菱镁产业基地,培育发展菱镁新材料产业,包括镁化工、镁合金、镁建材,争取在十二五末期实现销售收入规模超千亿。”

  重民生贯彻始终

  民生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是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两大难题,有专家认为,衡量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就是人民群众能否得到实惠,生态环境是否得到有效保护。那么,钢铁之都鞍山在转型路上又该如何突破这两个难点? 

  对此,王世伟强调,不但城市经济要发展,社会民生要改善,城镇城乡要建设,生态环境也要保护。“这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坚决落实的问题。”

  他认为,“在民生问题上,鞍山市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的知名企业,不但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为百姓们带来了实惠,促进了就业。同时,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将会有全面的发展。”

  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王世伟表示,上一个五年计划中,鞍山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实现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双降”,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十二五时期,我们的重要任务是把鞍山市建设成为全国低碳经济示范市。

  提及辽宁省规划的沈阳经济区,王世伟表示:“我们也是沈辽鞍海营一体化的重要节点(即沈阳、辽阳、鞍山、海城、营口),鞍山在地理位置上处于沈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连接的重要节点,在沈阳经济区的发展过程中,鞍山的首要任务是推动鞍海(鞍山、海城)一体化。”

  王世伟指出,鞍海一体化不仅是城市的一体化,还包括交通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和社会一体化,“社会一体化”就是指包括打破户籍制度在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