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党史90年90事:块状经济与产业集群

发布日期:2012-10-11浏览次数:0

浙江党史90年90事:块状经济与产业集群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各地从培育“一村一品、一地一业”的传统特色产业起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和品牌效应的块状经济产业群。

    浙江块状经济,先是从家庭工业和小商贩起步,主要发展城乡个体私人经济,之后二者融合,以专业市场为依托,发展农村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并率先在块状经济内部进行股份制改革,形成民间自发创新为主导,政府有限介入、顺势而为的变迁轨迹。

    浙江块状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市场的力量对推动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块状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累积的一些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尤其是产业层次低下、创新能力不强、规划引导缺失、平台支撑不力、转型升级缓慢等问题也逐渐显现。浙江的块状经济,多数处于通过企业自身扩大而产生集聚优势的初始阶段。以“块状经济”为代表的浙江民营经济的扎堆现象虽然在地理上实现了集群,但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产业集群。

    为此,2009年,浙江出台了《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到2012年的工作目标以及抓好这项工作的原则和举措,并从全省范围内确定了杭州装备制造业、宁波服装、绍兴纺织、嵊州领带等21个块状经济作为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单位。目前,全省各地正在积极探索,努力走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