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题库(三)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A. 2007年10月14日至20日
B.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
C. 2007年10月16日至22日
2、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的报告。
A.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B.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C.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A. 指导思想
B. 主题
C. 主要内容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二○年的( ),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A.历史使命
B. 奋斗目标
C. 重要任务
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连年显著增加,物价基本稳定。 A. 百分之八
B. 百分之九
C. 百分之十
6、党的十七大报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等重大问题。
A.努力奋斗
B.继续奋斗
C.继续前进
7、过去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实践充分证明,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A. 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
B. 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
C. 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
8、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
A.不断创新
B.与时俱进
C.和谐发展
9、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A.发展
B.坚持
C.建设
1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A.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1、《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A.一百年
B.一百三十年
C.一百六十年
12、在新的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A.历史时期
B.机遇面前
C.发展阶段
1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A.全面协调可持续
B.着力自主创新
C.立足科学发展
14、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A.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B.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C.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
15、统筹()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A.建设与发展
B.国内国际
C.经济与政治
1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A.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7、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年比二○○○年翻( )。
A.一番
B.两番
C.三番
18、建设(),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A.生态文明
B.生态经济
C.生态环境
19、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B.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是提高综合国力的。
A.任务目标
B.要求核心
C.核心关键
2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A.建设创新型国家
B.国家发展战略
C.国民经济全局
22、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A.全国经济建设
B.社会和谐稳定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A.基本国策
B.基本方略
C.基本方针
24、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A.跨地区
B.跨区域
C.跨地域
25、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中的重要作用。
A.技术创新
B.自主创新
C.体制创新
26、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A.各种所有制
B.多种所有制
C.公有制及其他所有制
2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体系。
A.宏观调控
B.公共财政
C.公共服务
28、坚持对外开放的(),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A.方针政策
B.指导思想
C.基本国策
29、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A.生命
B.核心
C.根本
30、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A.核心要求
B.本质和核心
C.本质要求
31、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A.职工大会
B.群众大会
C.职工代表大会
32、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A.根本保障
B.基本要求
C.客观需要
33、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的作用。
A.非常重要
B.不可替代
C.非常关键
34、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运行。
A.在公开公正下
B.在监督下
C.在阳光下
35、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A.文化软实力
B.文化实力
C.文化水平
36、()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A.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7、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
A.理论基础
B.行动纲领
C.思想基础
38、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
A.精神支撑
B.精神力量
C.重要基础
39、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A.社会诚信
B.道德意识
C.诚信意识
40、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A.情感关怀和思想教育
B.心理关怀和思想疏导
C.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4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
A.根本保障
B.精神支撑
C.不竭动力
42、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
A.必由之路
B.发展道路
C.正确道路
43、()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A.经济建设
B.国家建设
C.社会建设
44、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A.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投入
B.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C.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
45、()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A.住房
B.收入
C.就业
46、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的重要体现。
A.按劳分配
B.社会公正
C.社会公平
47、社会保障是()的重要保证。
A.经济发展
B.人民生活
C. 社会安定
48、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性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A.公共
B.公益
C.服务
49、要坚持把()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A.改善人民生活
A.改善人民生活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大力发展生产力
50、()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A.科学发展
A.科学发展
C.公平正义
B.社会和谐
5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十七大报告中正式纳入“和平协议”的提法
B.十七大报告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内容
C.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D.十七大首次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52、下面的说法不属于十七大中提出的是 ( ) 。
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C.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D.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53、根据十七大报告,为保证群众基本用药问题,应 。 ( )
A.低利润销售药品 B.中西药相结合 C.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D.建立统一的药品信息库
54、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党总揽全局, 的领导核心作用。( )
A.民主执政 B.有效治理国家 C.依法行政 D.协调各方
55、坚持 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
A.和平统一 B.一个中国 C.独立自主 D.主权和领土完整
56、发展社会主义 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
A.精神文明 B.物质文明 C.民主政治 D.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57、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
A.对外开放 B.社会建设 C.改革开发 D.经济发展
58、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以 为根本。( )
A.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B.坚持党的领导 C.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D.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59、十七大报告指出: 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
A. 人民民主B.改革开放 C.依法治国
60、十七大报告鲜明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 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A.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61、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时代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 。 ( )
A.社会主义 B.共产主义 C.社会民主
62、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A. 实现好、保障好、落实好B.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C.发展好、实施好、保证好
63、十七大报告首次在党的重要文件中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 ,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
A.达成和平协议 B.实行两种制度 C.实现三通往来
64、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 。( )
A.快速增长 B.又快又好发展 C.又好又快发展
65、十七大报告指出: ,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
A.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B.依靠群众 C.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
6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 )
A.人民当家作主 B.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C.社会和谐
67、国家发展战略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 。(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68、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的是 。( )
A.统筹城乡发展B.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C.调整经济结构
6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 )
A.民主选举 B.民主管理 C.人民当家作主
7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 )
A.依法治国 B.依法行政 C.民主立法
7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建设社会主义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
A.核心价值体系 B.价值观 C.世界观
72、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 。( )
A.发展大众文化 B.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C.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73、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
A.思想动力 B.精神支撑 C.智力支持
74、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加快建立覆盖 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
A.城市居民 B.城乡居民 C.农民群众
75、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努力形成的生动局面是 。( )
A.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 B.社会稳定C.全面小康
76、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 )
A.一国两制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尽早实现三通
77、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当今的时代主题仍然是 。( )
A.经济全球化B.和平与发展C.战争与和平
78、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尊重党员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 )
A.民主权利 B.个人情感 C.主体地位
79、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 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A.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
B.内外互补、互惠互利
C.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适应
80、实现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
A.社会公平正义 B.共同富裕 C.共产主义
81、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 )
A.精神文明建设 B.文化建设 C.党的建设
82、在政治建设的目标要求中,十七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 建设取得新成效。( )
A.社会主义法制 B.民主法制 C.法治政府
83、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 。( )
A.消费模式 B.生产方式 C.生活方式
84、实现十七大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 。( )
A.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B.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C.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85、十七大报告提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 。( )
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B.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C.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86、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 )。
A.快速增长 B.又快又好发展 C.又好又快发展
87、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政治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 )。
A.公平正义 B.安定有序 C.团结和谐
88、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文化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加强文化建设,(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A.全面 B.明显 C.努力
89、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社会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
A.完善社会管理体系 B.完善收入分配格局 C.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90、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A.推动可持续发展 B.建设生态文明 C.改善生态环境
9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多少位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多少位中央政治局委员?( )
A.9 25 B.7 25 C.9 24 D.7 24
9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共出席了( )名代表。
A.2237名 B.2217名 C.2213名 D.2270名
93、 “ ”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里,这让人们看到了民族复兴征程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显著标志。()
A.民主 B.文明 C.和谐 D.改革
9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 B.马列主义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改革开放
95、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必须以 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 )
A.贯彻执行党章 B.完善党内法规体系 C.健全民主集中制
96、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 任务。 ( )
A.思想 B.政治 C.理论
97、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 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 )
A.作风建设B.政治建设C.理论建设D.廉政建设
98、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 会议上提出的。 ( )
A.七届一次全会B.七届二次全会C.七届三次全会D.七届四次全会
99、《党内监督条例》第一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把一些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或责任、权利固定了下来。请问,这些监督主体有几种? ( )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10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什么? (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以执政兴国作为第一要务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