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题库(一)
1. 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 )
A. 发展战略
A. 发展战略
B. 发展道路
C. 发展模式
D. 发展观
2.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A. 科教兴国
2.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A. 科教兴国
B. 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C. 发展
D. 发展战略
3.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
A. 速度至关重要
3.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
A. 速度至关重要
B. 以人为本
C. 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D. 全面、协调、可持续
4. 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是( )
A. 农民
4. 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是( )
A. 农民
B. 税费改革制度
C.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
D. 农产品市场体系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 )
A.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 )
A.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B. 坚持以人为本
C.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D. 实现可持续发展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 )
A. 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 )
A. 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B. 坚持以人为本
C.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 坚持五个统筹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 )
A.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 )
A.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 坚持以人为本
C. 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D.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C. 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D.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得到迅速发展。下列属于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科技成果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灿型杂交水稻育成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④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⑤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①④ D.①②④
9.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大步骤。这四个步骤的先后顺序是( )
①农业合作化 ②土地改革 ③人民公社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1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
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②分配上克服“大锅饭”和平均主义 ③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④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1.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关于建设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思路主要反映在( )
A.七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B.《论十大关系》
C.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D.庐山会议的讲话
12.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工业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西南地区
13.在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下列一定程度上直接破坏生态平衡的是( )
A.圩田 B.井田 C.更名田 D.屯田
14.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经曲坎坷的发展历程。下列突出反映出不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建国初农村大兴水利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大炼钢铁运动
C.人为利用杂交技术促使水稻增产
D.建国以来大规模兴修公路、铁路
15.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老人邓小平1979年画的这个圈是指()
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建立长江三角区经济特区
C.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D.开辟香港、澳门为经济特区
16.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起初的最直接的目的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B.更好地适应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C.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
D.克服农民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
17.之所以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①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②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一
③正确的价值能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④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①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18.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这告诉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保护环境为中心
C.以调整结构为重点 D.以节约资源为重点
19.科学发展观,是立足(),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 D.新的历史时期特征
2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经历了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过程。这表明( )
A.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C.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2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继承了我们党关于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又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视质量和效益的倾向,提出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质量和效益( )
①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②是一种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③会导致盲目投资、重复建设 ④会带来煤、电、油、运供应紧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全面发展,既包括经济建设和发展,又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要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A.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D.矛盾具有特殊性
23.某地方政府官员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为了一时的政绩而做出“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事情。这一做法( )
A.树立了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B.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较好地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
D.表明政府内存在着严重的腐败分子
24.某市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口号,但当地媒体披露的当地放任开发商割松树脂严重破坏森林的照片,让人触目惊心。这表明( )
A.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的
C.认识是不断深化和发展的 D.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5.如果对地方官员政绩的考量和评价,更多地从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出发,从宽阔马路、市政广场的面子工程出发,从上级领导的好恶出发,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会是一句空话。这表明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
A.必须控制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
B.要需减少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C.要求引进人才竞争机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D.需要规范的制度和科学的考评体系作保证
26.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 B )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A. 攻坚阶段 B.关键阶段 C.重要阶段 D.新的阶段
27.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总量在世界的位次由第六位跃居第( C )位,人均国民总收入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28.( A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A. 解放思想 B. 与时俱进 C. 开拓创新 D. 改革发展
29.( A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 改革开放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科学发展 D. 党的领导
30.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 C )。
A. 改革开放 B. 快速发展 C. 与时俱进 D. 实事求是
31.( C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A. 对外开放 B. 和平发展 C. 改革开放 D. 发展生产力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A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 富强民主文明 C. 富强文明和谐 D. 富强民主文明进步
33.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 B )。
A. 社会主义 B. 马克思主义 C. 党的领导 D. 邓小平理论
3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C )。
A. 发展 B. 统筹兼顾 C. 以人为本 D. 和谐发展
35.( A )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四项基本原则 C. 改革开放 D. 党的领导
36.( A )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A. 党的基本路线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四项基本原则 D. 党的建设
37.( B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A. 科学发展 B. 公平正义 C. 社会和谐 D. 自由民主
38.要坚持把( A )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A. 改善人民生活 B. 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C.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大力发展生产力
39.实现( A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A. 社会公平正义 B. 共同富裕 C. 共产主义 D. 社会进步
40.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B )、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
A. 精神文明建设 B. 文化建设 C. 党的建设 D. 环境建设
41.十七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 B )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
A. 国民生产总值 B.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 国内生产总值 D.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2.在政治建设的目标要求中,十七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 A )建设取得新成效。
A. 社会主义法制 B. 民主法制 C. 法治政府 D. 法治社会
43.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 A )。
A. 消费模式 B. 生产方式 C. 生活方式 D. 发展模式
44.实现十七大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 C )。
A.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B.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C.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D.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5.十七大报告提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 B )。
A.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B.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C.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6.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 D )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尊重农民意愿 C. 公平合理合法 D. 依法自愿有偿
47.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 B )。
A. 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B. 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C. 生产、经营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D. 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48.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 A )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A. 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 B. 内外互补、互惠互利
C. 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适应 D. 与国际市场接轨
49.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 A )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A.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B. 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D. 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
50.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 B )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A. 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B. 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
C. 扩大人民民主 D. 推进党政分开
51.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 C )。
A. 知情权、选举权、被选举权、罢免权 B. 财产权、生存权、发展权、监督权
C. 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D. 自由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52.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 B )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A. 民族凝聚力 B. 综合国力 C. 社会创造力 D. 国家软实力
53.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 C )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A. 综合实力 B. 文化创造力 C. 文化软实力 D. 文化水平
54.( D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A. 市场经济 B.共同理想 C. 精神文明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5.( B )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A. 传统文化 B. 和谐文化 C. 民族精神 D. 马克思主义
56.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 D )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A. 社会主义文化 B. 优秀传统文化 C. 和谐文化 D. 网络文化
57.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C )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A. 发展教育 B. 分配公平 C. 教育公平 D. 机会均等
58.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 D )。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A. 现金收入 B. 股票收益 C. 合理收入 D. 财产性收入
59.( D )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
A. 社会发展 B. 社会变革 C. 社会稳定 D. 社会和谐
60.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把( D )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 D. 科学发展观
61.坚持科技强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快( C )复合发展。
A. 机械化和现代化 B. 现代化和信息化 C.机械化和信息化 D. 机械化和科技化
62.坚持( C ),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A. 对外开放 B. 政治对话 C. 一个中国原则 D. 一国两制
63.两岸同胞要共同反对和遏制( C )分裂活动。
A. 民进党 B. 陈水扁 C. “台独” D. 中外敌对势力
64.中国奉行( C )的国防政策。
A 防御性为主 进攻性为辅 B 防御性与进攻性并重 C 防御性 D 进攻性
65.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 B )的开放战略。
A. 和平共处 B. 互利共赢 C. 友好合作 D. 共谋发展
66.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 D )作出的战略抉择。
A.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 B. 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C. 自身发展的需要 D. 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
67.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 D )作为主线。
A. 执政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 B. 思想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C. 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D. 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68.在党的建设中,( A )是党的根本建设。
A. 思想理论建设 B. 作风建设 C. 执政能力建设 D. 先进性建设
69.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 D ),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
A. 民主、公开 B. 竞争、择优 C.民主集中制 D. 民主、公开、竞争、择优
70.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 E )原则选择干部。
A. 德才兼备 B. 注重实绩 C. 群众公认 D. 年轻化 E. 德才兼备、 注重实绩、 群众公认
71.( A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A. 先进性 B. 群众性 C. 革命性 D. 科学性
72.中国共产党以( C )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A. 马克思列宁主义 B.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73.十七大新修改的党章中突出了( A )的历史地位。
A. 科学发展观 B. 改革开放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D.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7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D )。
A. 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75.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 D )。
A.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B.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C. 党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D.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76.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 A )算起。
A.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 B.上级党组织审查批准
C.经过入党宣誓仪式 D.填写《入党志愿书》
77.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 B )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认为自行脱党。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九个月 D.一年
78.争取入党的首要条件是( D )。
A. 积极工作,努力学习,为党作出贡献。 B. 提出入党申请
C. 加强学习党的基本知识 D. 端正入党动机
79.党员的党龄从( C )开始算起。
A. 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
B. 党委(党总支)审批通过之日
C. 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
80.第一次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在( D )。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81.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C )。
A.党风廉政建设 B.民主集中制
C.密切联系群众 D.保障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82.我们党的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B )。
A.共同富裕 B.发展
C.改革 D.建设社会主义
83.申请入党的人,要有( B )正式党员作介绍人。
A.一名 B.二名 C.三名 D.四名
84.党员有权利在党的会议上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党员以书面方式提出的批评意见应当按照规定送( B )。
A.批评者或者有关党组织 B.被批评者或者有关党组织
C.上级党组织 D.党中央
85.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C )。
A.新民主主义阶段 B.发达社会主义阶段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6.加强和改善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 C )。
A.保持思想上的坚定性 B.坚持原则问题上的坚定性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8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C )
A.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B.解放思想,事实求是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88.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是( A )。
A.坚持以人为本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可持续发展
89.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C )。
A.全面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 B.全面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90.中国共产党员的党籍是从( A )算起。
A.支部大会接收为预备党员 B.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
C.上级党委批准为预备党员 D.上级党委批准为正式党员
91.“入党”的重要含义是是( C )。
A.在组织上入党 B.在思想上入党
C.不仅在组织上且在思想上入党
92.毛泽东思想活动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 A )。
A.事实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B.辨证法,唯物主义,事实求是
C.事实求是,解放思想,独立自主
93.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 A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A.与时俱进 B.开拓创新 C.继往开来
9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 C )
A.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B.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C.人民当家作主 D.保障民主权利
95.“四个服从”的原则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基本内容之一,其中最重要的是( D )。
A.个人服从党的组织 B.少数服从多数 C.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
D.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96.健全党内民主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 )
A.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B.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C.完善党的委员会制度
97.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 )
A.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理论联系实际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98.现阶段,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 )
A.解放思想 B.发展经济 C.稳定 D.反对腐败
A.解放思想 B.发展经济 C.稳定 D.反对腐败
99.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际上它成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 )
A.《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00.党的组织原则是 。( )
A.首长负责制
B.民主集中制
C.领导负责制
D.民主制
A.首长负责制
B.民主集中制
C.领导负责制
D.民主制